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台州模式"

台州日报  2015-11-19 09:02

[摘要] “咣!”今年6月4日,黄岩区民政局,随着印章盖下,院桥镇繁荣村文化礼堂正式获得法人资格。这意味着,该文化礼堂理事会能自主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咣!”今年6月4日,黄岩区民政局,随着印章盖下,院桥镇繁荣村文化礼堂正式获得法人资格。这意味着,该文化礼堂理事会能自主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这种通过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方式,解决文化礼堂的法人身份问题,在全省尚属首例。这也是该文化礼堂自理事会制度设立后,又一创新之举。

事实上,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台州涌现出许多新思路,并形成闻名的“台州模式”。

“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引领社会力量办文化

为了打造全民共享的文化嘉年华,我市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进来,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全市已有30多家民营文艺团体和1000多家村(社区)业余文艺团队,农民自办文化初具规模。

曾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的“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是其中的典范。

这项政策于2005年年底出台,计划在城市建设中,从公共建筑、绿地广场、公园等七类建设项目中,提取1%的建设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十年来,“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吸引社会资本上亿元,建成包括110座城市雕塑和两条文化长廊在内的一大批城市文化设施。“这是一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工程。”市文广新局局长徐友根说道。

早在200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就被列为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的措施之一。目前,该政策被多个城市借鉴推广。

同样,在县市一级,各地也以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临海,企业参与赞助了古城文化节、元宵灯会等活动,多次在崇和门广场、市政广场和灵湖广场,举办公益性文艺晚会。

欧雅艺术传播中心已经连续四年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免费为文化节、文艺晚会编排节目,提供演出人员。在艺术总监花明看来,和政府合作搞文化,是一种互惠。“一些乡镇受到条件限制,虽然有文化礼堂等设施,但缺少演出资源,需要我们提供。我们本身是培养文艺人才的机构,在为各乡镇输送精神粮食的同时,学员也获得了锻炼的机会。”

同时,临海市政府采用送戏下乡演出单位招标制度、大型文化活动冠名和赞助制度等,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高玛商贸有限公司多次赞助文化下乡,免费为参与活动的群众发放饮料,“通过文化下乡等公益活动,把我们的产品送到老百姓手中,这对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推广平台。”总经理徐杨表示。

乡镇文化站管理运营模式多种探索各显精彩

郑华童是温岭市泽国镇文化站的负责人。近,他将“文化走亲”活动整理成文字,和活动图片、录像一起,上传到“温岭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于2013年6月启动,2014年被列入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它涵盖了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设施、文化队伍、文化活动、文化遗产、文化市场和其它等7个方面,共设立32个指标,作为各乡镇文化工作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每季度排名一次。各乡镇在每个季度末,通过公共文化动态评估系统,报送成果。

在上个季度的评估中,泽国镇名列前茅,排名第二。郑华童直言,每个季度一次排名,让他们有压力也有动力,“通过网上的动态评估系统,全市乡镇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我们都能共享,哪个乡镇做得好、分数高,一目了然。”

透明化的评估体系,让各乡镇不敢松懈,力争上游。

坞根镇文化站站长方宗全表示,评估体系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并通过数据量化,让他对本镇的优势与不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工作目标更加明晰。“评估体系显示,坞根镇在公共文化设施上稍落后,在文化活动方面有优势。今后制定工作计划,我们如何发扬长处、补好短板就更有针对性。”

“各镇除了相互竞争,还能促进自我提高,争取下一个季度的质量超越上一季度。”温岭市文广新局局长李东飞认为,该评估体系带“动”了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带“活”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当然,不仅仅是在温岭,在台州各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

在椒江、临海两地,“文化员双重管理”模式得到推广。原先,镇(街道)文化站由区(市、县)文化部门指导、镇(街道)领导,新模式下,由镇(街道)与市文化部门双重领导、双重管理。

业内认为,该模式增加了业务主管部门对文化站人员的管理权,促使镇、街道文化站承担起基层文化建设职能,有效保障了文化建设经费和活动经费。同时,区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化站的人和事有力调控,加强了基层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而在玉环楚门,文化站采用“政府+服务机构+志愿者”的运营模式,一改政府包办做法,将一些重大文化活动或品牌文化项目,委托给社会组织管理运营。政府宏观引导并出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岗位,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带动志愿者、文艺骨干、企业家等“多方加盟”,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理事会制度创新文化礼堂“建管用”一体化机制

2013年,我市提出“5年内建成1000家农村文化礼堂”的目标,并列入市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当年,全市建成文化礼堂181家,2014年又建成226家,均超额完成省重点文化礼堂建设任务。今年,我市计划再建136家,至10月底已建成177家。2014年3月,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在台州召开,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并举的做法得以推广。

市文广新局局长徐友根说:“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在量上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其中,黄岩区在文化礼堂理事会制度上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目前,理事会制度已成为黄岩区77家农村文化礼堂的标准配置,实现了全覆盖。

文化礼堂的理事会及其领导层由公推直接选举产生,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群众需求,策划相应活动。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该区引导各文化礼堂根据各村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点,探索独具特色的理事会制度。从已有的理事会管理模式看,主要有村两委、志愿者、社会合作、政府四类主导型。

如院桥镇繁荣村文化礼堂,受繁荣村“两委”直接领导,向村“两委”负责并报告工作,村“两委”对文化礼堂理事会指导、监督;新黄岩人文化礼堂以志愿者为骨干,由新黄岩人执行理事长,外来人口能在其中找到更多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社会合作型的布袋坑村由村“两委”和旅游公司负责人共同主导理事会,企业作为团体理事,为文化礼堂多方面筹措资金、置办人员;政府主导型的老区公所文化礼堂,政府委派具有威信的理事居中协调。

“因地制宜的理事会制度,解决了礼堂建设中存在的资金匮乏、人员短缺、设施不足等关键问题,实现有人管事、有场议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充分发挥群众的自主意识,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人翁。”黄岩区文广新局文艺科副科长陈灵明说。

如今,理事会制度尝试迈向法人治理结构。黄岩区已有5家文化礼堂在民政部门完成法人登记,获得法人资格。

了解更多台州楼市动态请关注台州房天下微信公众号:soufuntz

交流买房心得 了解更多买房内幕 台州购房俱乐部:413733588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台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