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台州房天下楼市早报5.8|人口流动呈由北向南趋势

台州房天下  2018-05-08 10:44

广东浙江外来人口增量为何居前?人口流动呈由北向南趋势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人口流动、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放缓,人口流动方向也逐渐由过去的“由西到东”向“由北到南”转变。

截止目前,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中,除云南外,30个省市区先后公布了2017年末常住人口的数据。其中有24个省市区常住人口增加。其中广东、浙江、安徽三省的增量位居前三位。

常住人口的增减,是自身自然增长人口和流动人口(流入或迁出)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发展态势来看,南方的广东、浙江等地不光出生率较高,而且人口流入较多。而东北等地不光出生率地,人口还面临着外流。有别于过去的由西向东,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的态势十分明显。

数据显示,去年增量超过30万的省份共有11个,其中,除了山东、河北和新疆三个北方省份以外,其余8省均来自南方。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位居之首,占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2017年末,广东常住人口11169万人,比上年增加170万人,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2人,为的4.29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广东170万的人口增量,比增量第二名的浙江67万的增量高出了103万;是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近5倍多;是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的3倍左右。

其中,2017年,广东全省出生人数151.63万人,出生率为13.68‰;自然增长人口101.53万人。在自然增长之外,机械增长,也就是流入人口达到近70万人,在继续领跑。可见广东对外来人口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广东之后,位居第二位的是浙江,其常住人口增量达到67万人,其中自然增加人口为35.7万人,外来流入人口为31.3万人,外来人口流入仅次于广东。

如果从增长率来看,在2017年5个增长率超过1%的省份中,除了新疆、西藏和宁夏三个西部自治区外,另外两个省份就是广东和浙江,这两个省份的自然增长人口和流入人口都比较多。

为何广东和浙江的人口增量尤其是外来人口增量位居前两名?一大原因在于,广东和浙江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最为集中、市场化程度的省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就受到很大的冲击,当时广东、浙江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比如推进机器换人等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转型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几年,人口也在不断流入。

以浙江为例,近几年浙江新经济表现亮眼,尤其是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对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657万人,与2016年末常住人口5590万人相比,增加67万人。其中,杭州和宁波两大城市的增量占比就超过了六成。省会杭州增加28万人,占全省增量比重达四成,增幅达3.05%。

在榜尾端,有六个省份出现了常住人口负增长。其中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处于人口控制和疏解而出现下降外,另外三个省份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三个省份全部来自东北地区,延续了近几年的态势,即既有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因素,也有经济增速下降人口外流的原因。

实际上,即便如山东、河北、河南等常住人口增量较多的省份,其常住人口增长也主要是依靠人口的自然增长,在自然增长的背后,像山东和河南这两个人口在1亿左右的人口大省,甚至还面临着人口净流出。

根据李迅雷的研究,去年净迁移人口较多的省份集中在南方,排名靠前的包括广东、浙江、重庆、江苏、安徽、四川,这些省份常住人口的增长,是自然增长和迁徙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除广东、浙江、江苏这些沿海省份外,安徽、四川、重庆等来自南方的中西部省份也是人口净流入地区,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人口的回流。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财经分析,由于东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多产业和人口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充足,近几年承接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大量产业转移,很多原先在沿海地区务工的人也选择就近就业。

在4月初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会”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介绍, 2013年以来,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经济增速开始拉开,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个百分点扩大到2017年的1.4个百分点,2017年南方实现GDP为52.5万亿元,占总量的61%,是1980年以来占比的时期。相应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呈现出经济增长“南快北慢”和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上市银行涉房贷款合计逾24万亿元 按揭贷减速

去年年报显示,26家上市银行中,共有17家银行的开发贷余额较2016年年底上升,其中,7家银行的开发贷占比也保持正增长(另有2家银行持平)。与2017年中期相比,仅14家银行开发贷余额保持正增长,也就是说,去年下半年,多家上市银行开发贷的值出现了负增长,可以说踩下了急刹车。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银行房地产业对公贷款的余额依旧在上市银行中保持领先,为8209.22亿元,占其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为7.53%;工商银行的开发贷余额超过了7000亿元,为7397.83亿元,占比为5.2%;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开发贷余额则超过了5000亿元,分别为5732.48亿元和5222.42亿元,两家银行该类贷款的占比分别为5.35%和4.05%。

股份制银行整体而言对于开发贷兴致较高,开发贷占比在6%-11%之间。相对而言,兴业银行对于开发贷款热情不高,去年的开发贷余额和占比“双降”。

同时,上市银行开发贷的资产质量分化明显。披露了开发贷资产质量的几家国有大行的情况也是差异明显:其中1家银行开发贷的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年底的2.47%降至1.13%;另有1家银行从0.87%上升至1.4%;还有两家银行开发贷的不良贷款率持续超过2%,达到2.72%。

相对而言,股份制银行披露出来的数据要好得多:例如,兴业银行该项指标为0.66%,中信银行为0.26%,浦发银行为0.53%,光大银行为0.85%。

“值得警惕的是,个别上市银行开发贷的抵质押率近年来有所下降,这意味着其对应的风险或许有所上升,而且很可能在目前的报表中还未显现”,某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报记者查找上市银行财报发现,某国有大行房地产业贷款中,抵质押贷款的占比由2015年年底的约八成降至2016年年底的七成以及去年年底的不足六成。

2016年楼市行情火热,市场总结其背后原因是“钱太多”。从2017年数据来看,受到限购调控手段影响,按揭贷款的增速明显下降。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26家上市银行去年个贷业务中的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合计为19.29万亿元,较2016年年底的16.16万亿元增长了3.13万亿元,涨幅为19.37%(其中,去年上半年增长约1.76万亿元);而2016年的住房按揭贷款较2015年年底的增幅为35%。当然,从值来看,涉房贷款中,住房按揭贷的余额仍远远高于对公开发贷的余额。

26家上市银行中,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按揭贷规模,分别为4.25万亿元和3.94万亿元。此外,国有五大行和招商银行的按揭贷款占比均超过了20%,甚至逼近33%。也就是说,该行全行约三分之一贷款的去向是住房按揭业务。

虽然按揭贷款的整体规模增速下降,但上述数据仅仅是表内数据。去年9月初,《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地区,有房产中介违规协助提供首付贷。为了掩人耳目,还引入了合作的担保公司,并假借“信用贷”、“消费贷”之名继续活跃在二手房交易市场。而去年消费贷款的异军突起也引起了监管关注。

此外,去年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在“涉房”以及“涉土地”的信贷审批中出现了违规行为。仅去年第四季度,监管部门就披露了数十张与涉房贷款有关的罚单(根据公布罚单的时间进行统计,包含信贷违规流入楼市、土地市场等,合规涉房贷款中的转嫁成本类问题未计入),上述罚单逾半数的“收件人”指向国有大行的分支机构。其中,由按揭贷款环节违规引发的罚单超过20张,而且依旧是“左手零首付、右手假按揭”。

净赚104亿,去年台州 A股上市公司96%都盈利

搏浪A股,浮沉几何?随着4月底沪深两市2017年年报披露收官,49家台州A股上市公司去年业绩悉数亮相。在过去的一年里,台州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如何?回报股民是否大方?高管薪酬又有多少?今天,我们推出《台州A股上市公司2017年报观察》,透过卷帙浩繁的年报数据,为你展现2017A股台州板块的成绩单。

截至去年底,台州上市公司达52家,其中境外3家,A股49家。A股上市公司数居地级市第4位。

净利润反映的是企业赚钱能力。据统计,去年台州49家A股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04.64亿元。其中,47家实现盈利,两家亏损,盈利公司占比近96%。

从净利润来看,申通快递、苏泊尔、伟星新材、华海药业、利欧股份分别以14.88亿元、13.08亿元、8.21亿元、6.39亿元、4.21亿元位居前五。

从净利润增幅看,南洋科技、海正药业、天成自控三家公司分别以187.17%、114.37%、99.09%位居前三。

截至去年末,台州已有4家A股上市公司营收进入“百亿俱乐部”,分别为苏泊尔(141.87亿元)、申通快递(126.57亿元)、利欧股份(105.72亿元)、海正药业(105.71亿元),而2016年仅有苏泊尔一家。

有涨便有跌。49家公司中有17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下滑最严重的当属中捷资源和三变科技。这也是去年台州A股上市公司中仅有两家净利润为负数的。

中捷资源去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0.02亿元,同比增55.6%,但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却减少约9321.09万元,同比下降699.2%。

规模驱动下的资金压力:近半房企负债率超70%

2018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各大房企交出的成绩单颇为喜人。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末,100房企整体销售规模达到2.65万亿元,同比增长28.5%。而强者恒强的判断再次得到印证,龙头房企的阶段性规模再次创下新高,共有5家房企突破千亿销售额,碧桂园、恒大的销售规模都已超2000亿元,万科、保利、融创也先后突破千亿元。

尽管业绩飘红,增速加快,但各大房企并不满足于此,还想继续冲刺规模高峰。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依赖杠杆扩张来实现弯道超车是常用手段,而找钱是永恒的主题。

与此同时,房地产融资监管政策频频出台,但房企的融资动作并未减缓,融资环境的改变意味着房企需要拓展更多融资渠道,其中资产证券化和海外融资有望借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房企资金的有益补充。

虽然“规模至上”的论点充满争议,但无法否认规模的重要性,罕有房企能摆脱规模的野心和焦虑。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中小型房企,对规模的渴望更加强烈,旭辉、泰禾等公司仍强调快速奔跑,其中,泰禾提出了2000亿元的销售目标,比2017年高出一倍 。

土储是规模的核心竞争力。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4月,50大城市,1-4月土地出让金高达11882亿元,同比2017年同期的7984亿元上涨幅度高达48.8% 。

而拿地的本质是资源的抢夺和资金的较量。房地产企业在拿地过程产生了大量支出,负债率也随之上涨。

同时,房企纷纷开始“去地产化”,寻求多元化转型,而跨入新行业需要时间培育,前期必然会有大量资金沉淀,这也往往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

于是,潜藏在市场深处的变化正在缓慢滋长,部分处在高速扩张时期的中小房企正面临资金链紧张的考验。在进入4月之后,危机案例频发。

华夏幸福就因资金链问题饱受关注,一时间“银行停止向公司发放开发贷”“公司陷入资金链困局”等传闻甚嚣尘上。4月14日,华夏幸福收到了上交所发出的2017年年报的事后审核问询函。问询函提出18项问题,涉及公司的产业新城业务、房地产开发业务、融资及资金情况等三大方面。

目前,华夏幸福已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并澄清了资金链紧张的传闻。但是房企“缺钱”的阴影犹在。根据恒盛地产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其资本负债比率高达393.4%,公司未还的贷款本金及相关利息为人民币 47.6亿元。

“房地产行业严监管、金融去杠杆的环境还在持续,企业过去依赖的银行信贷受到限制。” 华创证券分析师鲁星泽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许多银行对地产商的放贷已经非常严格,有些银行则是停止批准对房企的贷款”。

除了银行贷款,债券、信托、基金等融资渠道同样受限。

与此同时,境内的融资成本也同步升高。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16年,房企内地发债平均成本为4.6%左右。部分企业甚至低于4%,到2017年,平均成本普遍提升至5%以上。

在境内融资收紧下,海外融资成为很多房企的选择。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前4月,房地产企业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数据达到了233.2亿元,同比2017年1-4月的112.35亿美元上涨幅度达到了107%。4月单月发债金额达到了88亿美元。

频繁的融资动作之后,企业的负债率也略有攀升。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中交地产、绿地控股、泰禾集团、*ST松江、阳光城、信达地产等近20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5%,有近一半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

在存量领域实施资产证券化,也被认为是解决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

4月25日,中国证监会、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开展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条件、政策优先支持领域、资产证券化开展程序以及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等作出明确,并将在审核领域设立“绿色通道”。

在政策的加持之下,租赁住房市场呈现繁荣趋势。4月27日,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首期正式发行,首期产品规模17.17亿元,优先级规模15.453亿元,发行利率5.75%,据悉,此计划是国内首单达到百亿级储架规模的租赁住房REITs。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国内市场已有12只租赁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获批发行,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台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