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通过精细化城市更新改造,将曙光路片区40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改造为功能完善的口袋公园。项目采用多部门协同、居民共议的模式,增设健身器材、景观步道和文化长廊,实现了从"城市伤疤"到"老城减法"样板工程的华丽蜕变。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合肥市正通过"微更新"的方式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曙光路片区二中西北侧口袋公园改造项目,就是这种精细化城市管理的生动实践。
老城更新需多方协同 居民共议破解治理难题
这片4000平方米的空地曾长期被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占据,乱堆杂物、毁绿种菜等问题屡禁不止。面对这一城市治理顽疾,建设、规划、教育、城管等多部门联合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通过协商议事机制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这种"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模式,让城市更新真正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脏乱差到心头好 精细化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改造工程通过道路提升、绿化提质等措施,彻底解决了环境脏乱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充分吸纳居民意见,增设了健身器材、环形景观步道,并打造了以"大隐于学"为主题的文化长廊。这种既注重功能完善又兼顾文化内涵的改造思路,让老城区居民也能享受到与新建小区相媲美的公共空间。
合肥市的这一实践表明,城市更新不一定要大拆大建,通过精细化的"微更新"同样能显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这种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的做法,为其他城市的老城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